群众干不干,搞个示范看一看社会治理在身

白癜风的起因 http://pf.39.net/bdflx/131204/4302816.html

群众干不干,搞个示范看一看(社会治理在身边)

正定农村改厕尊重居民意愿获得大家支持

核心阅读

小厕所,大民生。从改革开放初期改造连茅圈,到试点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沼气池,再到农民用上抽水马桶,河北正定的厕所革命经历了三次升级。当地干部尊重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通过示范带动,引导群众支持参与,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搞好前期配套和后期维护,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取得了良好效果。

农村“方便不方便”的尴尬在河北正定已成过去,经过几轮改造,正定农村厕所逐步更新换代,老百姓说,“干干净净,没有臭味!”

去年2月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在正定举行,县里借势发力,筹集财政专项资金,引导补贴农民改厕,当年把全县座厕所实行无害化改造。三年任务提前两年完成,正定从此告别连茅圈、臭茅坑。

改厕迈出第一步

试水改造连茅圈

多年来,正定改厕有过“曲折”。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像河北多数农村一样,过去正定农家厕所是连茅圈,厕所和猪圈连通,很不卫生,容易导致传染病。

正定改厕起步较早。改革开放初期,上头部署改造连茅圈,把茅房和猪圈隔开,要求整体推进。听说要改造用了半辈子的连茅圈,一些农民笑了,觉得没必要。“连茅圈可以攒粪,多打粮食,有啥不好?”“隔断以后,淘粪不方便,今后咋办?”大伙儿七嘴八舌,一百个不愿意。“当时群众习惯用连茅圈,认识上转不过弯来,我开始也不愿改。”当年任吴兴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于春成说。

面对群众的各种不情愿,正定县没有“一刀切”,顶着压力,先在塔元庄和吴兴村搞试点,带动全县。

吴兴村组织生产队统一改厕,记工分,不给农民添负担,村民董燕第一批改厕,隔断茅和圈,用砖砌粪池,上面加盖子,把连茅圈改成相对“卫生”的旱厕。为消除群众顾虑,各生产队安排专人淘粪,集中发酵后给庄稼施肥。这样一来,村里多户基本全部改厕,吴兴、塔元庄等村开始告别连茅圈,这是正定改造连茅圈的破冰之举。

改厕期间,县委负责同志叮嘱吴兴村干部:改厕是为了群众健康,凡事有个过程,即便是为了群众健康着想,也要让人愿意接受。不管什么工作,“群众们不同意的事情就不要做。”如今,这句话仍挂在村党支部最显眼的地方,该村80后村主任于栋说:“这也刻在村干部心里。”

年正定分田到户,生产队解散,专门淘粪的没了。一些农户不愿淘粪,董燕等部分农户又恢复了连茅圈。

农村干事不能强扭

关键是改变老脑筋

然而这一“连”就到了年前后,规模化养猪逐渐兴起,“农户散养的越来越少,猪圈实际上没用了。”于春成说。

沼气池给农村改厕带来新选择。年当地财政对建沼气池实行补贴,“老试点”吴兴村见势快、下手早,于春成把旱厕改建沼气池,厕所更干净,用沼气做饭,沼渣当肥料,一举多得。

同样作为“老试点”的塔元庄更利索,继当年第一轮改厕后,年前后,村里利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契机,推行升级版改厕。一半农户拆掉旱厕,每座补贴至元,改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还有一半建沼气池,每户补贴至元,另送一个灶。

塔元庄村主任赵桂林当村干部40多年,“在农村干事不能强扭,要摸透群众脾气,让百姓得实惠,再难的事也不难。”塔元庄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先进村,外地经常有人来取经。

年全国农村厕所改造现场会在正定举行,正定借势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改厕,推广适合当地的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财政补贴,各级配套,统一施工,基本不给农民增添负担。

可一些农民多年习惯了,仍不愿改。大寨村开动员会,村党支书庞兵社刚开口,下面吵成一锅粥。“改厕太麻烦,没空!”“多少年都这么过了,改啥呢?”王锡伟老汉当初也不愿改,“剩饭剩菜往哪儿弄?刷锅水往哪里倒?家里垃圾咋办?”

许多人改不了老习惯,更多的其实在观望。面对那些“老主意”,庞兵社也有新点子,村里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塔元庄参观人家的卫生厕所,既方便又干净。这下开了眼界,长了信心,几十户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改厕,专业施工代建。同时,村里给每条街配一个垃圾桶,为每户配一辆小推车,方便倒垃圾,最后统一清运。清掏走市场,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一般每年淘粪一次,只花50元左右。

大寨村村主任王文兵带头改厕,地上墙上贴瓷砖,改用坐便器,可以水冲。王锡伟老汉踅摸过去一看,不住点头,“真没臭味。”回家后二话不说,倔老头也报名改厕,“上头为咱好,又不叫出钱,为啥不改!”改完一看,老汉简直不敢相信:铝合金玻璃门,装了坐便器,地上贴瓷砖,墙面刷白。

“眼见为实,也没后顾之忧,就不用磨嘴皮子了。”庞兵社说。见一个学一个,全村多户,最后八成改厕。“剩下的真不想改没关系,尊重个人意愿。”

吴兴村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村,年这一轮,吴兴村基本全部改厕,全县共2.3万多户改造连茅圈,改造旱厕座。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让百姓有民生获得感

时代变了,条件成熟,一切水到渠成。年,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东风,正定再次启动改厕,财政补贴力度更大,农户基本不花钱。

大寨村喇叭一吆喝,手机里一发信息,上一轮没改厕的农户,呼啦一下子全报名,生怕错过“最后一班车”,还隔三差五往村委会跑,“缠”着村里尽早安排。最后,全村应改尽改。

厕所干净,小院美观,村里更清爽。“过去用了半辈子连茅圈,想不到还能上厕所没臭味!”王锡伟老汉笑着说,“以前味道重,不卫生,家人经常闹痢疾,现在没事了。”他在院里种了四季梅等20多盆花花草草,“环境好了,心里舒坦,多活好几年!”

“改厕是小事也是大事,改厕的农户,儿子找媳妇都好找。不改厕的,女方听说了都摇头。”庞兵社说。

“可不嘛!过去儿子、媳妇从城里回来,最不习惯的就是厕所,上一次就给吓住了,过年都不想回家。现在好了,暑假还带孩子回来住上一阵子。”王文兵的妻子接过话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百姓有民生获得感,“老试点”塔元庄跑得更快更好。近些年,村里拆平房、建楼房,村民都上楼居住,用上抽水马桶。“农民生活实现城市化,有望提前实现小康!”赵桂林说起来一脸红光。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有关键几招垫底。正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国虹说:“近些年,全县农村垃圾统一清运,许多村子可以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有的建有小型污水处理站。各乡镇都有清掏、维修等服务。前期补贴到位,后期管护到家,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改厕就迎刃而解。”

正定先行,带动周边,鹿泉、井陉矿区和藁城等八仙过海,也干得热火朝天。目前石家庄市农村改厕已完成六成多,明年有望全部完成,应改尽改,三年共改造65.1万座。

记者手记

群众顺气是最强动力

正定改厕起步较早,一些村子曾出现过反复,但正定始终坚持一条:尊重群众意愿。

群众不同意的事情就不要做,这已成为正定基层治理的经验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凡事需要过程,群众工作重在引导。反观一些地方,有的干部强推一些工程,结果好心没办成好事,群众不领情,还有意见。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干部缺乏信任,很多工作难以开展。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多尊重、多争取、多示范、别蛮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37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