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绥镇长城修建与战争及气候的关系

李从悠 http://m.39.net/news/a_6163171.html
延绥镇长城修建与战争及气候的关系

同杨阳赵丛苍

摘要:延绥镇是明朝为了抵御游牧民族南侵设置的九边重镇之一,该地长城修建于正统、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这一时期是明代气温变化的低峰期及北方草原蒙古族挥鞭南下的频繁期。这种对应现象的产生与游牧经济对环境很强的依赖性以及其和农业经济间强烈的互补性有直接关系,而长城因修建在农牧经济的过渡带,客观上发挥了通融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功能。

关键词:延绥镇长城;战争;气候;游牧经济

对于以农耕产业立国的中原王朝而言,如何处理与北方草原地区游牧部族的关系历来都是王朝政治的大端之一。在守势时期,中原地区处心积虑的是如何防御来去迅捷的游牧部族的侵犯。延绥镇长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御来自河套地区的蒙古骑兵的侵扰。

明代延绥镇又称榆林镇,为明代九边之一,其所辖长城从东到西分布在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以及延安市吴起县,即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过渡地带(图1)。延绥镇长城在明代不同时期逐步建造完成,而它最终能形成集信息传递、军事组织、后勤供应等为一体的军防系统,和当时的气候变化及战争环境密不可分。

一、延绥镇长城的修建过程

延绥镇长城大体上分为南、北两道。北边一道长城被称为“大边”,南边一道长城被称为“二边”或“铲削边”,两道边墙相距20~30公里。明代延绥镇长城是由连绵不断的墙体及墙体上的马面、敌台、墙体内外广布的烽火台和墙体后方的营堡共同构成的立体防御体系,这一系统是不同时期边界敌我双方进退态势、防御实践的经验教训、建筑理念等综合发展变化的结果。

延绥镇长城的修筑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初提出修建者是时任延绥巡抚的王锐,但建议被否决,后经余子俊两次上疏,方才得以实施。成化九年(),趁着红盐池大捷后的短暂和平时期,余子俊完成了延绥镇长城“大边”与“二边”的修筑,但由于时间仓促,工程质量不高。此后文贵、杨一清、刘天和等人在此基础上先后组织过大规模的修复甚至重筑工作。至万历年间对“大边”进行清除积沙和部分包砖后,延绥镇长城的修筑才告结束。具体而言,延绥镇长城防御体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表1)。

二、延绥镇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在延绥镇长城沿线及以北河套地区经历了多次争斗。《读史方舆纪要》:“春秋时白翟地,战国属赵。秦始皇时为上郡地,汉属西河郡,后汉因之,建安中,荒弃。晋为并州徼外地,其后属于苻秦,寻为赫连夏所据。后魏仍属上郡地。后周置开光郡,隋废郡,以地属绥州,大业中属雕阴郡。唐属银州,开元中,属银川郡。宋没于西夏。元属绥德州,明初,因之。”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分析,明代延绥镇长城处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两种地理环境分别适应游牧和农耕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随着不同时代的气候环境变化而导致的经济形式南北迁移,该地遂形成农牧交错地带,也成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争夺的焦点。早在秦昭王时期,就在此区域修建了用来“御胡”的战国秦长城,经过秦始皇时期的沿用和西汉初年的修缮,长城地带一直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分界线而存在,隋代也曾在该地修建长城防御突厥。实地调查资料显示,明长城修建时就曾部分沿用过隋长城和更早的汉代、战国时代的长城基址。在明代年中,生活在长城南北的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也由于各种原因展开了频繁的互动。延绥镇地区所面临的边防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阶段:

(一)正统年间矛盾初显

明朝延绥镇一带边防危机是从正统年间开始的。

明洪武十一年()蓝玉帅明军攻打北元,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剌两大东西对立的部族。瓦剌属元朝,阿里不哥系蒙古,实行分封制,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肯特山以西地区。由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的历史矛盾遗留,该系蒙古一直与元朝不合。15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瓦剌蒙古到了脱欢、也先父子掌权时期,在父子执政的四十多年中,他们在统一蒙古大漠过程中对鞑靼蒙古贵族大加杀戮,使得该部族日渐衰微。此后年代里,瓦刺蒙古依然保持对鞑靼蒙古的高压态势。

迫于瓦剌蒙古的政治高压,鞑靼阿罗出等部南下黄河,进入河套地区,时任延绥镇都督王祯领兵开始筑建榆林城(时称榆林寨),同时利用旧有的一些营堡扼控主要的通道,并在营堡以南栽立界石,建立了初步的防御体系。

(二)成化年间矛盾激化

到了成化年间,蒙古部族南犯愈演愈烈,已有的防御设施不能满足战事的需要,随着敌我形势的变化,原来属于内地的延绥一带已然变成边防前线,河套南部的榆林、米脂一带被逐渐强大的游牧部族占据,“后东胜内迁,失险,捐米脂、鱼河地几三百里”。据不完全统计:

成化元年(),蒙古部族七次侵犯府谷堡、安边营、西墩梁、黄甫川、高家堡等地;

成化二年(),蒙古部族二十余次侵犯庆阳、环县、神木、保德、花马池、榆林、黄甫川、平凉、固原、静宁、隆德、开城、华亭等地;

成化四年(),两次进犯;

成化五年(),七次进犯延绥一带;

成化六年(),几乎每月都发生进犯的战事,不断侵犯延绥所属的保安、安塞、宁塞、安边、葭州以及宁夏等地,榆林的双山堡一年之内遭到三次进犯;

成化七年(),游牧部族十二次进犯延绥一带的红山墩、怀远堡、定边营、榆林城、木瓜山、孤山堡等地以及宁夏、固原等地;

成化八年(),定边营、安边营、固原、平凉、宁夏等地一年间多次遭受到游牧部族的烧杀抢掠。

有鉴于成化初年蒙古部族的屡屡犯边,朝廷上下对延绥镇的防御系统开始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