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父亲原本是舒城县小涧冲林场的一名林业工人,年10月调往龙河口水库工程指挥部工作,年3月回乡务农。离开龙河口水库时,我父亲向舒城县委做出郑重承诺:“我是一名党员,随时听从党的召唤,对龙河口水库生态平衡系统终身负责。”我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年,我的家乡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大量的泥沙裹夹着树木杂物,流向龙河口水库,严重威胁着龙河口水库的安全运行,县领导要求我父亲想出对策。
在年正月的三干会(相当与现在的党代会、人代会)上,我父亲作大会发言,提出“劈山开路、改河造田、植树造林”三项建议。这是我父亲最后一次参加三干会了,因为这年夏天我的家庭遭遇不幸——我的母亲双眼失明了。我父亲辞去一切职务,退出政治舞台。但是,三项建议却在舒城实施十年之久,直到年包产到户时停止执行。
(二)
我父亲是一个农民,但他不会种田,于是就干别的事情。他带领大家修公路、改河道、造良田、建林场,为治理龙河口水库上游的水土流失,确保龙河口水库安全运行,奋斗不息。他找木匠和学校的老师做了二十四个长两米、宽两米的木质标语牌,插在他干活的公路两侧的山坡上,左边十个二字,右边十二个字,不管你是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你都会看到那十二个字:“劈山开路、改河造田、植树造林。”
有一次,一位中央领导到兵工厂视察,看到这个标语牌后,大家赞赏,说:“这个标语,一看就知道是军人搞的,不是文人搞的,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时任舒城县委书记的张其政,对我父亲敬如神灵。凡是涉及龙口水库的重大疑难问题和林业工作的重大疑难问题,张其政都会征求我父亲的意见,而且言听计从。
(三)
年前后,龙河口水库上游几家兵工厂的靶场相继出现了污染问题,一股股赤色的污水流向龙河口水库,河道里漂浮着死鱼死虾,令人揪心。上海的专家们想了很多办法,但事情还是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一天,县委书记张其政找到我父亲,说:“大家都在想办法,你也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此时,我母亲不仅双眼失明,而且全身瘫痪了。父亲在大队林场当场长,一个月回来一次,每次在家只待一天,我们兄弟姐妹形同乞丐,苦不堪言。
为了完成张书记交给的任务,我父亲在大队林场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挖了几个大坑,用水桶从兵工厂旁边的小河里挑了一担被污染的水,从街上买了一些石灰和一些药品,然后就开始做野外对比试验。
抗美援朝后,我父亲复原回乡,在安徽大学脱产学习三个月,学习了《生态平衡系统的建设与自然灾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常识。龙河口水库生态布局完成后,我父亲还到安徽大学,向林业专业的大学生们宣讲了《龙河口水库生态布局的基本原理与注意事项》。实验室的试验,我父亲也会做,但没有设备,搞不了。于是,我父亲带着样品到县城,医院的医生和舒城中学的老师们帮忙。县医院的医生和舒城中学的老师们不但热情帮忙,还留我父亲在他们家中吃饭,我父亲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
不料,在做野外试验时,出了个大篓子——污水外溢,毒死了林场旁边的一塘鱼。大队的一个年轻的领导,跑到林场,恶狠狠地训斥我父亲:“一个党员,不管过去的功劳有多大,也不能凌驾于党之上。这里是大队的林场,不是你龙河口水库的试验场。一塘鱼三十快,还不起,记在账上,父债子还!”我父亲一言不发,像一棵参天大树静静地立在大地上,岿然不动。
好在,大队的刘书记也是一个修过水库的老党员。他安慰我父亲,说:“年轻人不懂事,别跟他计较。龙河口水库是我们用生命修成的,是我们的命根子,确保龙河口水库安全运行是全体党员共同的责任。这三十元钱,我们家境好的几个老党员凑凑就行,不要你赔。”
公社的张书记闻讯后,送来了三十元钱。张书记严厉地训斥那个年轻的领导:“人家是功成身退,不是被贬下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功劳大也成了一种罪过啦?谁要是再口出狂言,我就撤了他!”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兵工厂靶场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上海的专家们对我父亲赞不绝口,说:“大隐隐于市,高手在民间。”他们给了我父亲一件崭新的棉大衣、十斤粮票、二十元钱和几个大馍,父亲非常开心地对我们说:“还是要多做好事吧,不然谁会给你这些东西呢?”
不久,县委书记张其政请我父亲到公社张书记的办公室里,三个人关起门来喝酒,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趁着酒兴,张其政向我父亲三鞠躬。
张其政说:“事实证明,龙河口水库生态布局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防灾、减灾效果非常明显,我代表舒城人民感谢你!”一鞠躬。
“三项建议实施以来,防灾、减灾效果明显,我代表舒城人民感谢你!”二鞠躬。
“你协助上海的专家,解决了兵工厂靶场的污染问题,消除了我们的心头大患,我代表舒城人民感谢你!”三鞠躬。
面对张其政的异常行为,我父亲急忙闪退。
我父亲说:“张书记,你这是干什么?向活人鞠躬,在我们舒城没有这样的风俗,你是要折我阳寿的。我们俩都是军人,行个军礼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