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3月至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年,周伟思在《河北青年》杂志社工作期间采访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最近出版的《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他向我们回忆了习近平来正定后第一次发火的情景。党建网微平台刊发这段文字,和您一起感悟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对教育的重视。
★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任县委副书记时,教育就是他分管的工作之一,后来他逐步推进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等工作。请您谈一谈他在教育和人才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
周伟思:关于习近平对正定的教育和人才所做的具体工作,应该分为3个层面来谈。
第一个层面,就是通过教育,优化正定县的“上层建筑”,改变干部的传统思维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虽然沿海地区势头猛、发展快,但内地很多地方,比如正定,依旧很“平稳”,不紧不慢,安于现状,干部的思想不够开放。前面提到,习近平提出翻转农业和工业比例的问题,也有反对声音:一个农业大县怎么能搞70%的工副业,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习近平认识到,干部观念的转变是当务之急。正定距省会石家庄这么近,离北京也不远,但对一些新观念、新信息的接受却远远不够,落后的陈旧观念一直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所以,他在各种场合给大家讲沿海地区发展现状、国外的先进模式和改革开放的一些新理念。
同时,他也大力抓干部的素质教育。习近平参加省、地、市的县委书记政治、经济知识统考回来后,马上要求县直机关干部们系统学习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他亲自出题,把一些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与改革相关的一些问题,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考试,并亲自监考。通过这些,让干部们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后来,县机关两名电大学员的几门科目年终考试分数竟然高于北京的学员,习近平得知这个消息,开心地说:“应当好好庆贺!”在他的提议下,为党政机关一些干部开办了初高中文化补习班。
正定县委政研室的同志们对此作了概括:正定县教育干部,促使队伍素质提高,把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后备干部培养起来。县委书记对此紧抓不放,因为这是正定县经济起飞的基础。人才战略,是一切战略的战略。
第二个层面,就是抓教育的同时,也抓人才的引进。县委、县政府的大门边破天荒地挂了一块人才技术开发公司的牌子。县里还登报求贤,列出优惠条件招聘需要的各类能工巧匠,由这些“外来和尚”带动本地人才的创新思维和技能更新。
那时候,正定的中学教学水平已经算不错的了,高考升学率也比较高。习近平给分布全国各地的正定籍大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国家需要你们,正定的各项建设事业同样需要你们,家乡四十五万人民热忱地期待着你们,殷切地希冀你们为正定繁荣出力献策。”他表示,如果毕业以后在外地工作,希望他们能尽量想办法和家乡挂钩,为家乡作贡献。如果能回家乡工作,政府将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各方面予以支持。
当时,正定县各行各业都需要发展,一时间找不到那么多相对应的人才。习近平想尽办法,把很多专家学者请到正定来,请他们当顾问、作辅导,让他们为正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他还请了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让他们到正定来指导企业、开办公司,有的人还是带着项目来的。他们确实为正定的商品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同时也带动了正定本土人才的成长。
习近平对于人才的态度,可以从一件小事上看出来。
有天晚上,我到他办公室去,一进门,见他手上拿着两页纸,在窗前边看边踱步,我说:“忙着呢?”
他神色兴奋地跟我说:“这是村里一个小青年写的信,把我给骂了一顿。他认为县委抓商品生产雷声大雨点小,说我耍花架子。他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习近平把信递给我看。我大致看了一遍,问他:“怎么答复?”
“这小子好像有点水平,想法也基本对头,闹不好还是个人才呢。”他笑了,“这样,我派人去考察一下,如果这个青年果真不错,我们就请他出来抓村里的商品生产。”
之后,习近平被叫去接电话了。我坐在那里吸烟,心想:他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接到一位农村青年指责他的来信,第一反应是发现人才的兴奋,是对这位农村青年的赏识。30岁的习近平能有这样的胸怀,很是让我钦佩。由此也能看出,为了发展正定,他对人才的渴望是何等强烈。
第三个层面,就是重视基础教育。还是举一个我亲眼见到的例子。
有一次,我跟他和县里两位同志一起下乡,去检查基层办教育的情况。我们先去看了一个村里的小学。一进学校,习近平就皱起了眉头。
太不像样了,一条马车、拖拉机来回乱跑的大道就算是操场,嘈杂而且危险。10来间教室的窗户,没有一片玻璃是完整的,窗户上蒙着的破旧塑料布在风中“哆嗦”。“育红班”的孩子们乱糟糟地挤满一屋子,凳子不够,有的孩子只好坐在地上。
习近平问校长:“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这么破败的学校,你们怎么看得下去呢?”
校长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习近平严厉批评他说:“这个学校,让人看了痛心!这些孩子到了21世纪就要成为村里的顶梁柱,可现在给他们提供的是什么成长环境呢?学习的课桌是水泥板的,比凳子还低,你去趴半天试试?这样子不但培养不出人才,倒是先要出一批驼背、近视眼!你们怎么能这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村主任赶过来了,赶紧向习近平作解释:“村里并不算穷困,一年大约有10来万元收入,但对学校的改善一直没顾上,不够重视,到时候……”
“到什么时候?你说得清吗?”习近平脸色愈发严肃:“你们今晚就开会落实整改,下星期去县教育局报计划。至少先要有窗户玻璃,有木头的课桌板凳。就你们村的条件,不应该把小学搞成这个样子,你们完全有条件改善好。如果你们还不行动,就要撤你的职!这件事还要告诉乡里,乡党委也要督促过问,否则,他们要负‘连坐’责任!”
村主任连连答应。习近平临走时对他们说:“你们呀,对不起你们的子弟。”后来有人对我说,这是习近平来正定后的第一次发火。
习近平对教育的重视,从他刚来到正定当县委副书记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我跟习近平在正定的一个好朋友——贾大山也有过几次接触。他跟我说:“习近平刚来到正定的时候,他主管的工作就包括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他抓文化、抓教育很上心。而且,他尊重文化人,有文化底蕴。他来的时间不长,对正定的历史和人文掌故等就能参与深入交流,他的阅读量和他吸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当地的一些老‘秀才’、老‘笔杆子’都很吃惊。”
((来源:《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采访组人员:邱然陈思黄珊))
转载请注明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监制/徐遥责编/刘文韬编辑/王仁锋制作/王仁锋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