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特稿隆国强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

文|隆国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要坚守为中央决策服务的初心与使命,切实履行为党咨政、为国建言、为民服务的职责,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实践进行深入地学习、系统研究和广泛传播,全心全意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深入研究者、忠实传播者,为走绿色低碳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建言献策。

一、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国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观。这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共产党的为民情怀,构成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基本原理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有着强大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作了辩证阐释,指出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同时,人不是简单地适应自然,而是可以通过实践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在改造自然时,“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针对我国人口众多,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基本国情,深刻而辩证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生态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质朴睿智又具有历史穿透力的自然观。例如,《易经》中写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先人把“天文”和“人文”联系在一起,把治国理政和顺应自然联系在一起。道家经典《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最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自然观,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理相近相通,都强调人类活动要遵循大自然规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二者结合,提出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他在每个岗位都亲力亲为抓生态环境工作的经历,有着丰富的实践来源。在河北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习近平提出农业经济只有在生态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才可能获得稳定而迅速的发展。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强调要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绿化福州”和“生态省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并多次撰文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在谋划浙江长远发展战略时,提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其生态文明建设举措推动了浙江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一以贯之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来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变,彰显了思想的伟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有着较长历史,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式开启了我国现代环境保护事业。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经历过艰辛探索一样,生态文明建设也走过了曲折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确定为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写入宪法,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筑牢,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研究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论的总集成,我们要勤学苦练,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本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党领导下的高端智库,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我们秉承“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研究理念,全面而深入地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设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室,不断努力提高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水平。

系统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我们借助自身具备开展综合性政策研究、拥有跨学科跨领域专业人才的优势,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论述,运用多学科、多领域专门知识对之进行学理化、系统化阐释,深入挖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深入理解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全面瞄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决策需求,为开展生态文明政策研究苦练基本功、打好打牢基础。

特色鲜明地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实践。及时总结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普遍面临的那些迫切、棘手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及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是我们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首要特色。此外,始终保持跨部门、跨领域的中立客观研究,这也是我们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发展新道路、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议题,开展重点学习研究和实地调研,研究基础和研究积累不断夯实。

深入研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建设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其中,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问责体系至关重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深入研究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研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相关立法、执法、司法研究。

深入研究绿色发展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全过程,研究构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生共赢的综合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研究,在绿色规划、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细分领域,形成一定研究积累。在开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和评估中,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我们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研究内容,站在“五位一体”现代化全局的高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推动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贯彻落实中央这一重大决策,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如何把“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突出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围绕下述几方面开展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包括: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通过深入研究,努力提出更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深入研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瞄准党中央国务院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需求,我们在大气、水、土壤、垃圾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推进能源革命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仍较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能松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将围绕依法、科学、精准治污的政策决策需求,重点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机制、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碳核算和排放监测体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治理体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等。

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传播者

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生态文明事业本身的特征决定了要加强广泛传播。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事关全中国人民,也事关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另一方面,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国家高端智库的职责。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向社会客观、准确、通俗、明了地传播和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和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生态文明共识、营造良好国内外舆论环境的重要举措;既是我们提升生态文明政策研究水平的需要,也是我们以专业化知识全心全意服务于全社会的需要。

结合调查研究,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到户。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宣传的关系作出重要论述。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我们将政策研究和政策解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生态文明调查研究中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传播中加深生态文明研究。例如,在“中国民生调查”课题实施中,研究人员面对面了解受访者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观感受和关切点。研究人员在开展家庭入户调查时,直接与受访群众交流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分类等环境民生问题,既听取了群众心声,也将国家改善环境民生的政策向群众讲解和普及。这为我们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搜集到了“带露珠”“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有“泥土味”“现场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开展国际交流,向世界各国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实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高端智库,开展智库外交、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是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开展了一系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作研究课题,客观、真实展示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通过“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丝路国际论坛”等平台,及时向国际社会讲述了中国的生态文明故事。此外,研究人员通过与国际绿色经济专家的学术交流,及时传递和交换了生态文明学术观点。

建立固定调研基地,向地方和基层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地方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和经验,向地方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最新政策,同时促进各地之间交流互动,我们在地方设立了若干生态文明建设固定调研基地,并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努力,建立固定调研基地这种机制,在研究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正不断丰富和发展,学习、研究、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及时跟进,持之以恒。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风险,又充满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出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这一进程提供根本遵循,指引我们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自信昂扬、攻坚克难。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深入研究者和忠实传播者,为建设美丽中国不断奋斗努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年9月17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智库ChinaThinkTank=====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0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