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陶瓷传承世家马家陶瓷

在陉瓷被发现之前,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就曾出现过关于井陉烧制陶瓷的记载。例如,《金史·地理志》记载,“真定产瓷器。”清代《正定府志·物产》记载,“真定府产瓷器,缸坛之属也,明时充贡出井陉。”

一说到陉瓷,不得不说位于井陉南横口的陶瓷水镇遗址,历史上这里曾是马家陶瓷的所在地,其窑火一直持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历史上这里还曾是古驿道,也是井陉瓷器装船外运的集散地。

井陉古驿道线路图

古代山西南部的昔阳(张河湾水库)方向、西部娘子关方向水源充足。南横口村陶瓷水镇的绵曼与甘陶两河交汇入冶河,而冶河顺北而下入滹沱河,滹沱河向东就是古代井陉陶瓷最大集散地真定府(正定县)。水运是在当初最适宜井陉陶瓷外销的“坦途”。

马家陶瓷的瓷器通过滹沱河、井陉古驿道、正定(真定)行销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南横口士绅马席珍、马贡珍兄弟,他们的宅院俗称“马家大院”。“马家大院”又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马席珍宅,北院为马贡珍宅。马家大院也成为南横口旧时建筑中较有特色且保存较好的院落。

马家大院——南院

经马席珍兄弟及子辈、孙辈等三代辛勤打理经营,马家陶瓷事业在当时可谓风生水起,“富可敌国”。

马家陶瓷在子辈、孙辈继承的过程中,分出了很多老品牌:

“庆源成”瓷号始于清咸丰年间,马家陶瓷孙辈——马趋庭,在继承祖上多年瓷窑基础上创立的数个瓷号之一,后归于其四子马清源名下,传承至今。马清源继承“庆源成”后,将瓷号发扬光大,期间烧制主要以生活日用瓷为主,烧制碗,盘,缸器!尤其蓝边白釉碗,远销至全国各地!

清光绪元年(),马家陶瓷孙辈——马趋庭继承家业后以“庆余成”为号,扩大生产规模并将产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后其子马清华继承,因手工制作电杆上用的瓷瓶与日商抗衡,被朝廷授以五品功牌、六品顶戴。

民国期间先后在石家庄、正定和获鹿三地开设陶瓷店,产品曾被指定为县运动会专用奖品,并三次获得“巴拿马赛会奖”。

“义顺堂”瓷号创始人为马家陶瓷子辈——马步科,他从当时享有“南景德、北彭城”美誉的邯郸彭城引进师傅,生产碗、盔子、罐子、酒具、灯盏等家庭用具。

马家陶瓷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中,孕育了很多字号,解放后公私合营,很多字号也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为人知。但是马家陶瓷的子孙后代对陶瓷的热爱依然不减当年,每一代继承人都在努力把陉瓷再次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4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