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原系鲜虞国。鲜虞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白狄建立的国家,都城设在今正定县新城铺。
中山国疆域图晋灭鲜虞后,赵献候十年(公元前年)中山武公复国而建中山,建都于顾(即今之定县)。魏文候三十八年(公元前年)复灭中山,后来中山桓公复国,迁都灵寿(即今平山县上三汲之灵寿古城址)。其疆域辖今北至保定和满城,南部至石家庄地区南部,西约至冀晋界。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年)赵联合齐、燕灭中山,大部国土归赵,北部少些地方归燕,中山自此再无起复。
图为中山国遗址——随葬器物历史追溯
起源
鲜虞氏最初生活在今陕西北部的绥德县一带,后来又辗转来到了太行山区,今天山西忻州的五台县有一条清水河,它原本名为鲜虞水,因此迁居到那一带的白狄部落便被命名为鲜虞氏。
春秋时期,还是部落的鲜虞多次被生产力更先进的中原诸侯国击败,但鲜虞氏十分懂得忍辱负重,他们卧薪尝胆,趁着邢国、卫国国力衰弱大举进攻,一举赶走邢君、诛杀卫君,还是春秋首霸齐桓公联合其它国家才将其击败。
很快,晋国内乱爆发,原本庞大的国家分裂成了韩、赵、魏三部分,魏国国君魏文侯不满赵国控制中山,便要求也分一杯羹。周考王九年(前),赵襄子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从鲜虞氏中选出一人担任中山国国君,并将魏文侯的女儿许配给他,这样赵、魏就可以共同控制中山国了,这个被选出的人就是中山文公。
中山文公作为赵、魏的傀儡担任了大约十八年的国君,随后便传位于儿子中山武公。武公不愿和父亲一样当一个傀儡,于是暗中联合鲜虞氏其他族人,暗中筹备复国。周威烈王十二年(前),中山武公趁赵国内乱带领族人抗争,终于摆脱了控制,并迁都顾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