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村BA嗨到爆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年企石镇村(社区)男子篮球联赛现场。通讯员黄志鸿摄

“草根扣篮王”熊小林。南方日报记者龚名扬摄

青少年在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篮球馆接受训练。受访者供图

年东城街道成年男子篮球联赛(社区组)决赛现场。南方日报记者龚名扬摄

国庆期间,一个名为《“篮球莞”奇遇记》的视频刷屏了东莞人的朋友圈,同时也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

视频中,来自英国著名足球城市利物浦的JayBirbeck,走进中国知名篮球城市东莞,向本土篮球达人发起挑战。JayBirbeck化身篮球迷与“草根扣篮王”熊小林学习扣篮,向亚运会三人篮球金牌得主肖海亮请教投篮,与古稀之年的全国第二届“丰收杯”篮球赛亚军队教练周吉柱切磋球技,和12岁的女篮球队员单挑……“屡战屡败”的JayBirbeck在视频最后感慨到:“此次东莞之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东莞人对篮球的热爱。”

《“篮球莞”奇遇记》的走红,实则是东莞“村BA”以另一种形式的“出圈”。

十余年前,东莞基层篮球凭借“东莞有多少个村,就有多少个‘村BA’”“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在全国声名鹊起;如今,东莞基层篮球让世界认识到,东莞老人和小孩也爱打篮球,不仅社区多了篮球俱乐部,连村里都有了培训机构……

是时候,再认识东莞“村BA”。

撰文:马新杰何绮莹龚菊统筹:靳延明龚名扬

赛事全年龄多层次人才走上更大舞台

10月3日,石龙镇篮球联赛(村、社区组)在石龙体育馆迎来决赛。

光看球场,没人能把这幅景象与“村BA”联系在一起——身材高挑的球员身着统一队服,黄白相间的木地板球场上灯光明亮,俨然大型球赛配置的专业裁判和计分器,以及场边“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的潮玩形象横幅,直至看见球服上的“黄家山村”与“王屋洲新村”字样时,人们才恍然意识到这竟是一场“村BA”。

“什么?这里的老人和小孩也爱打篮球?东莞未来将会成为一座传奇之城。”在《“篮球莞”奇遇记》的评论区里,一名海外网友留言说道。确实,各个年龄段的东莞人都拥有自己的“村BA”。

在村里,篮球赛程几乎可以当成全年的日历。以寮步为例,全年八大赛事总计多场球赛——春季时小学生篮球赛,暑假时丙组、乙组赛,9月机关单位赛,10月时M35邀请赛(寮步篮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的35岁以上男子篮球赛),11月企业公开赛,12月甲组赛,春节前小组赛和复赛全部结束,最为精彩的决赛留到大年初二进行……

在东莞,“周周有比赛,村村有球队”不假,但早已是十余年前的情况。如今,“周周有比赛”已经变成周周都有按CBA办赛流程的正规比赛,在部分镇街,甚至村联赛都能分成甲、乙、丙三组举行;而“村村有球队”,在篮球氛围浓厚的村(社区)里,甚至已发展到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球队。

不容小觑的专业和用心,则是东莞人近年对基层篮球的另一大感触。

寮步镇篮球协会秘书长刘伟昌认为,一场和睦的镇村篮球比赛离不开专业的裁判。年,东莞已有镇街组建篮球裁判联盟,在各镇街篮球联赛举办时颇受欢迎。近年来,东莞各镇街也相继建立镇一级篮球协会,在寮步甚至有村一级篮球协会。

在“村BA”效应下,篮球人才也成为东莞各村培养、发展的一大重点,篮球培训机构也随之下沉。

在大朗镇,全国首个省级小篮球培训基地和东莞壹加壹篮球俱乐部在巷头社区落成;在寮步镇,各村学习篮球的小孩已经多到教育机构可以按需去到村中,在当地篮球场就近开展定制的培训课程。每逢假期,天气晴朗时的各村球场上都是青少年打球的身影,球声与蝉鸣声一唱一和,片刻不停。

对球员来说,东莞全年龄、多层次的基层篮球赛事,形成了完整的人才输送机制,也将球员送上更大的舞台——来自麻涌队的黄文威、曾冰强、肖海亮在年为国出征,夺得亚运会男子三人篮球冠军;大朗中国毛织一村1队代表中国出征FIBA3×3U18亚洲杯获亚军……“村队”打赢“国家队”,与其说是辉煌战绩,更不如说是一代代“村BA”传承与发展的结果。

年,东莞举办首届篮球城市文化节,赛事互动、品牌传播、消费体验、思想交流、全民参与等系列活动创新篮球玩法,扩大参与面,让篮球走进更宽广的天地。同时,在市镇村三级篮球城市主题活动助力下,东莞“村BA”也愈发火热。

田间走出丰收杯冠军春节篮球赛万人空巷

“还有球打吗?”9月的一个傍晚,东莞常平人周吉柱去接孙子放学,偶遇了几个数十年前一起打球的球友,又侃起当年在木棉树下打球的日子。

在常平,周吉柱被人亲切地称为“‘篮’精灵”。他从初中开始学篮球,后入选惠阳地区男子篮球队,年回到常平,先后担任镇篮球队教练、体育馆经理、体委主任,现在又做起篮协秘书长。在常平镇体育馆里,他一待就是36年。

周吉柱见证的,是东莞基层篮球发展的历程——生于文化土壤,起于不断探索。

年,东莞县体委成立。每逢周末晚上,县工人文化宫的甲乙篮球赛场上,人头攒动;年,东莞县农民篮球队成立,由县机电厂临时工组成的农民队员,集中在工人文化宫训练和住宿;年,篮球名将叶强从省前卫篮球队转业回莞,负责县代表队的组建与训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民间篮球赛可以吸引周围群众坐大货车来观看。一个泥地球场、两个木头篮球架和铁环篮筐,一场篮球赛就能随时开打。

“整个露天篮球场边上站满了人,甚至有人爬树、上屋顶……只为找到最佳的看球位置。”谈及当时的盛况,原东莞市体育局副局长,现任广东省篮球协会副会长、东莞市篮球协会名誉会长方伟民滔滔不绝。

年,东莞县篮球协会成立,全县城镇职工男子篮球邀请赛连续比了64场,全县乡镇(公社)篮球锦标赛比了场。这一年,东莞还承办了全国五省女子篮球邀请赛、广东省第二届农民篮球赛,全县、全省球迷大饱眼福。

年,周吉柱参与了常平镇农民男子篮球队的前期组队。年,这支仅以常平农民组成的男篮队伍,先后获县、地、省三级冠军,独自代表广东省远征湖北、河南,大战全国第一届“丰收杯”农民篮球赛,夺得冠军凯旋。同年,东莞县篮协牵头首开全县篮球赛,仅第二阶段的场比赛中,便有88支球队人参加。

年,周吉柱担任教练组建第二届“丰收杯”参赛队伍。“我们当时迈进了一大步。”那几年里,周吉柱和同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外地引进球员,经过无数个集中训练的日与夜,终于在年捧回第二届“丰收杯”亚军奖杯。

两届“丰收杯”后,“村BA”热潮在东莞四起,如今成为“村BA”代表的迎春篮球赛便是在那时开始成为东莞春节传统。

每逢迎春篮球赛,灯光球场上张灯结彩,爆竹的红色碎屑散落一地,场边挤满了身着红衣服的村民,一片“红红火火”。有未返乡的工人结队看球,有人家放着年夜饭没收拾就去看球,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难怪有东莞人说“过年过节,看村赛和看春晚是同等重要的大事”“打着球就把年过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改革开放带动了东莞镇村经济发展,也推动农村篮球运动的加速发展。“打工潮”出现后,各地年轻人涌入东莞镇村,组成了农村篮球运动新的主力军。在政府经费和企业赞助的支持下,全国各地的优质篮球人才被引入进东莞镇村,农村赛事蓬勃发展。从那时起,春节篮球赛开始升格为春节篮球联赛,各村也开始办起村级联赛。

年,宏远队首次夺得CBA联赛总冠军,在东莞掀起了一阵篮球旋风后,原东莞市体育局(以前称“东莞市体委”)开始组织东莞市篮球锦标赛(后改名为东莞市篮球联赛)。举办市篮球锦标赛之初曾遇到不少挑战,有些镇街由于缺少经费和优质球员而拒绝参赛。但在方伟民等人的动员下,最终所有镇街均派出队伍参赛,“比赛引起了各个镇街的重视,东莞人对篮球的热情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场被视为东莞“草根CBA”的民间联赛,也因此开始了对东莞基层篮球长达20年的持续影响。“我们当时步子迈得很大。”这句和周吉柱同样的话,这次出自方伟民之口。

正是这两大朝前迈进的步伐,推动了东莞基层篮球的发展。也因此,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全国篮球城市”称号颁给东莞,截至目前,全国仅有15个城市获得此荣誉。

乡村振兴“助推器”城市魅力“篮”不住

不为人知的是,让“村BA”火“出圈”的贵州也和东莞因篮球相连。

位于铜仁市碧江区的莞铜篮球公园,是粤黔首个东西部协作体育文化共建园区。在莞铜东西部协作帮扶中,东莞市南城组团投入万元社会捐助资金,以共建莞铜篮球公园为载体,积极推广青少年篮球运动,助力铜仁培育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人才,推动铜仁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镇村走出的东莞基层篮球,如今已经化身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强劲实力,为城市认同、发展、援建不断注入着“强心剂”。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全国篮球城市”的文化底蕴也正在边疆城市生根发芽。

广东援疆教师团队根据自身组建学校篮球社团、组织篮球赛事的经验,向广东援疆指挥部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队提交了《关于探索莞疆学校篮球合作发展的情况汇报》,并进一步提出实施策略,为文化润疆开启新篇。在那之后,“文化润疆”教育援疆特色项目——三人篮球赛得以率先实施。

来自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的广东援疆教师龙月如被聘任为篮球赛裁判长,负责制定篮球赛事实施方案,组织裁判员和球队学习裁判法,组建一支专业篮球裁判团队。从今年春季开始,工作队计划的师市篮球教练员交流讲座、师市裁判员培训班、下乡送教、送训、开展篮球公益训练营等工作陆续开展。

在莞韶对口帮扶中,寮步镇调动社会资源,在为帮扶地区送去篮球器材的同时,还为当地孩子送上篮球课程。

把目光从全国各地聚焦回东莞。今年,寮步镇缪边社区计划以篮球为特色建设全长约1.2公里的文旅参观体验线路,整理盘活资源,打造东莞首个篮球特色精品示范村及篮球网红打卡基地;拥有多个篮球场(馆)的中堂镇,20个村(社区)率先实现了风雨篮球场建设全覆盖,在全市32个镇街中首个吹响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号角。

东莞是一座外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近七成的城市。无可否认,“村BA”深厚的篮球底色构筑了东莞城市内部的凝聚力,也让篮球成为外来人口融入东莞的媒介之一。

“我来东莞十多年了,这里的篮球氛围很浓,只要有球赛,我都会来看。”南城街道篮球社区联赛期间,年近花甲的湖南人危叔,经常在蛤地社区的灯光球场旁一站就是一晚上,炎热的天气也难挡他看球的热情。

虎门镇博涌社区的香姨也是“村BA”的忠实粉丝,每次看完球赛回来还要和邻里街坊畅聊一番。年近50岁的她在虎门镇篮球联赛期间,顾不上吃早饭,也要在上班前去做一次核酸检测,“今晚要去看社区冠亚军争夺赛啦,先备好核酸检测证明。”

对普通群众而言,在东莞打篮球,还是全民健身浪潮下的休闲之选,参与篮球运动,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能以球会友、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

东莞的“篮球热”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篮球爱好者——来自云南、身高1米68的“扣篮王”熊小林,在东莞实现了扣篮新高度,如今可以一次跨越三人、折叠暴扣进球;因“篮球城市”之名把工作换到东莞的陈雪珺,宁愿来回坐两小时公交车,也要和同伴酣畅淋漓打一整晚篮球;来自“篮球之家”、扎根东莞30年的基层体育工作者刘志敏,亲历了东莞篮球的崛起与辉煌。连宏远篮球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都说:“想打篮球,来东莞!”

近年来,东莞基层篮球比赛放宽了户籍限制,降低了参与门槛,更有镇街开始在部分比赛中不对户籍设限。于是,口音各异的球友同场竞技的场景时时上演。五湖四海的人们,因同样的热爱汇聚在热火朝天的篮球场上,不拘泥于籍贯、队伍,只为同一个精彩瞬间喝彩。

当下,东莞“村BA”的篮球在多方助攻下逼近篮板,实现了一次次亮眼的进球。而这个篮球未来会投向何方,仍依旧取决于持着它的各方之手。

特写

大朗篇

爬荔枝树看球赛篮球是寻常欢愉

在前不久结束的年女篮世界杯决赛上,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队,中国女篮奋力拼搏,最终斩获亚军,追平历史最佳战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4名中国女篮球员都来自大朗的一支职业球队——广东东莞新彤盛女子篮球队。

在东莞市大朗镇,有句话流传甚久:“没有话说的时候,就聊篮球。”篮球是大朗在毛织和荔枝之外的另一个“江湖”。

今年8月,大朗女篮在东莞市篮球联赛中再次强势夺冠,捧回“七冠”佳绩。7月底,大朗男篮也在东莞市篮球联赛决赛中斩获亚军。一场场比赛告一段落,但每当夜幕低垂,各村的篮球场上依旧火热,球迷不约而同地聚集,呐喊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

过去,篮球是大朗田地球场里朴素的快乐;后来,篮球是大朗人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寻常欢愉。回顾大朗篮球文化发展的轨迹,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背后,是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织城”创新拼搏的精神面貌,也是大朗全力打造“中国篮球强镇”的底气由来。

节日是由头,打球才是“正经事”

篮球是大朗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大朗篮球历史悠久,这片土地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篮球里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作为大朗公社篮球队最早一批成员的叶渠发曾言:“我几乎经历了大朗成为篮球名镇的整个过程,见证了篮球运动在大朗的光辉岁月,这些经历是我这辈子最为宝贵的财富。”

早在20世纪50年代,“篮球热”就已在大朗掀起,几乎每个公社、生产队都有自己的篮球队。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大朗青年民兵代表队参加东莞县篮球赛,连续两年获得冠军,使得大朗篮球名气渐长。

那时,大朗的篮球场多为泥地,木头做成的球架不耐寒暑,常需维修。一到雨天,球场满是泥泞,十分不便。但每当哨声响起,球场就被观众层层包围,有的村民还特地爬到荔枝树上看——如此趣况,已成为人们脑海中共享的“篮球记忆”。

年开始,大朗陆续建成水泥球场,并安装上大电灯。随之,全镇每个村(社区)逐步组建起篮球队。每当逢年过节,灯光球场上熙熙攘攘,人们以打球表达欢庆,仿佛节日只是由头,而打球才是“正经事”。

年,大朗体育馆建成,成为承办大型比赛、普及篮球运动的场地。5年后,CBA球队新世纪篮球队落户大朗,大朗体育馆顺势成为新世纪篮球队的CBA主场,也是CBA联赛史上第一个镇级主场。

比赛之夜,村里球迷偕老带幼奔赴赛场,体育馆一票难求。大型赛事时,体育馆内彩旗招展、哨声阵阵、横幅飘扬,人手一对助威加油棒。“篮球之风”更加火热。

敢尝“头啖汤”,亮“家底”促发展

拥有数以百计的篮球场馆、数以千计的篮球队伍、各种赛事长年不断,大朗浓厚的篮球氛围离不开规范的组织管理。

年10月13日,东莞市第一个镇级篮球协会——大朗篮球协会成立,大朗社会各界篮球热爱者和企事业单位集合起来,开始推动基层篮球制度化发展。在那之后,大朗还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篮球运动发展基金。大朗篮球由此获得了更为良性的发展。

年,在东莞市篮球联赛上,大朗男篮技压群雄夺得冠军,就此拉开大朗“十年九冠”的序幕。而大朗篮球的亮眼成绩不止于此,年9月,大朗青年队为国出征,荣获三人篮球U18亚洲杯亚军。同月,大朗再次出战“全国美丽乡村篮球大赛”,勇夺全国冠军。

男篮给力,女篮也出类拔萃。年,大朗女篮首夺市联赛冠军,和大朗男篮首次在同一届市联赛获得冠军。随后女篮在年至年市联赛豪夺四连冠,实现队史六冠。

纵览国内篮球人士,跟大朗有着深厚渊源的球员和教练不计其数。除了在年女篮世界杯中获得亚军的中国女篮主力中锋李月汝、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女子组比赛中为祖国夺得奖牌的杨舒予,“篮球教父”林耀森也曾带领大朗男篮取得十年九冠的好成绩,近几年又率领大朗女篮,在广东全运会上取得优异赛绩。

“篮”图绘就,不止于此。篮球标刻着大朗人美好的青春回忆,凝聚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如今,大朗这片篮球热土上,辈出的篮球健将高捧着篮球奖杯,诠释着大朗对篮球的深情。

南城篇

家门口的篮球赛新老社区“黏合剂”

恰逢国庆假期,傍晚时分,天气还有些许闷热,市民王先生约上了三五好友,来到东莞南城街道一个商圈的篮球场上切磋球技。

居民从四面八方汇聚于篮球场,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或秀球技,或看比赛,拍球声、呐喊声、欢呼声连绵不断,让球场更加笼罩在“热气”之中。“说篮球场是利用率最高的运动场地,一点儿也不过分。”一名南城街道水濂社区的工作人员说道。

在南城街道,既有CBA“王者之师”广东宏远,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篮球是这里既时尚又接地气的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打篮球的人,每个社区都有篮球场(馆)。

以球会友,篮球破壁新老社区

南城每年篮球活动赛事多达多场,平均每1.5天就有一场赛事。其中,上座率最高的赛事当属南城社区篮球联赛,这项诞生于年的赛事,已产生20个冠军。

南城人把南城社区篮球联赛看作自己的“村BA”,也把它当作青少年及篮球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南城居民在其中以球会友,展现南城潮流、活力的闪亮名片。

年,南城“村BA”看点十足。居民不仅见证了周溪队以“十二冠王”佳绩延续“本地传奇”,也见证了鸿福队等新锐之师的精彩首战,更见证了南城社区篮球联赛的日益扩大。

决赛上,周溪队、鸿福队展现出顽强作风,传统社区与新型社区的激战拼搏,给这场赛事赋予了“传统”与“创新”的篮球精神,鼓舞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篮球运动。

在南城,篮球活动贯穿全年。从元旦持续到岁末,社区联赛、企业联赛、机关联赛、青少年联赛等轮番登场,形成了“人与篮球城市共成长”的生态圈,进一步推动着篮球运动成为社会新时尚。

自我造血,培养篮球后备人才

生活在南城,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打篮球的去处。南城体育管理服务中心统计,截至年12月底,南城共有个篮球场、27个篮球馆、9个三人制篮球场、3个体育馆(含篮球馆)。其中,水濂社区共有25个篮球场、2个篮球馆,是目前南城篮球场馆最多的社区。位于市中心的胜和社区,运动场馆资源同样充足。胜和居民不仅拥有22个社区级篮球场和3个篮球馆,还得到了市级赋能,配套有足球场、篮球馆、游泳馆的东莞体育中心也坐落在此。

依托于完善的篮球场馆设施体系,南城篮球事业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为篮球的全民推广提供了空间。要使南城篮球焕发活力,除了需要设施体系,还需要自我造血的能力。

年,石鼓社区兴建了一座面积约平方米的篮球馆,专门用作培训篮球后备力量。这是南城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缩影。

年5月,由南城体育管理服务中心主办的年南城街道体育公益培训活动(篮球项目)如期举行。据悉,该篮球公益培训班已开展了13年,共培养了多名热爱篮球的青少年。今年,活动招收了名中小学生,学习篮球规则,练习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基本功。

这些年,南城还与宏远三队共建了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培养了不少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多次代表南城参加全国、全省及本市篮球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南城正通过多渠道培养后备人才,为“篮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寮步篇

村篮协相继建立向拿来主义说不

篮球特色精品示范村、被称为“CBA第一馆”的东莞篮球中心……在寮步,不少人心里都有一个专属于篮球的地方。

寮步镇体育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钟健德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新旧围村凹凸不平的泥地操场上,篮球架歪斜翘头,他趿拉着一双拖鞋拍着篮球,奋力腾跃而起,日日往复。直到去常平读高中,他才通过学校联赛、村联赛、镇街联赛、市联赛,得到专业化培养。

“当年为了看一场本村和其他村的篮球赛,很多人踩几十公里的自行车,有时村里也会开动仅有的校巴,一次次往返接送。”20世纪90年代的球赛对寮步篮球协会秘书长刘伟昌来说还历历在目,“就是想看,一车一车拉满了人。”

三四十年过去了,岭南小县蝶变为经济大市,钟健德、刘伟昌也一步步参与、组织、见证着寮步篮球的本土化转型。随着多个篮球场拔地而起,基层篮球氛围日渐浓厚,早年在泥地腾飞的篮球也飞越校舍围墙,飞进寮步村头巷陌。

八大体系、24届篮球联赛

与多场赛事

“现在村里参赛积极性很强,往往在联赛开始前便主动准备,邀请其他村打友谊赛,互相切磋交流。到甲组比赛时,各村更是抢聘优秀教练,提前半年开始训练,只为参加年底大赛。”谈起村里联赛火热气氛时,钟健德便打开了话匣子。

回望寮步镇联赛历程,钟健德认为,基层篮球运动发展是在一次次传承、创新中不断突围。

从年伊始,寮步创新开办甲乙级、机关单位联赛,至今连续举办24届。年,寮步篮球联赛参赛单位更是创历史新高——全镇30个村(社区)以及20多个机关单位加入联赛。

年,寮步再次创新设定甲级赛、乙级赛、丙级赛、机关单位赛,同时再将企业公开赛、冠军村杯邀请赛、M35邀请赛及“乡村振兴杯”缪边邀请赛等纳入为八大赛事体系,总计多场篮球比赛,让更多球迷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在硬件设施上,东莞篮球中心于年在寮步建成投入使用,是全国首座按照NBA标准打造的大型篮球赛事场地。如今,寮步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篮球运动场馆改造升级,不断优化完善篮球硬件设施。

“发展自己的基层,不做拿来主义”

地理上,寮步夹在南城和大朗中间,南城和大朗依靠宏远和新世纪声名远播,而寮步篮球一直以全本土球员的队伍参加市联赛甲组比赛,更为接地气。

面对多年来坚持的本土化原则,刘伟昌直言:“发展自己的基层,不做拿来主义。”出于对篮球的热爱,几年前,刘伟昌辞职回到家乡寮步,接连担任村篮球队教练、镇篮球队教练。

意识到球员水平素质不高、裁判水平有限后,刘伟昌与一众篮球爱好者一道,联合镇体育中心,发起成立寮步镇篮球裁判联盟。通过整合比赛资源,培训裁判队伍,同步更新国际执法规则,如今寮步镇篮球裁判联盟已有裁判成员五六十人,常常出现在寮步甚至其他镇街的比赛上,为高水平高规格的赛事贡献力量。

从镇到村,基层篮球工作的毛细血管通往寮步的各个角落。如今,寮步篮球借势发力,在缪边社区推动全市首个篮球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借助乡村体育振兴发展东风,多方联动启动建设,以示范村带动全镇基层篮球文化提档升级。

自寮步镇篮球协会成立两年多以来,石步、横坑、石龙坑、良边等4个篮球协会村级分会相继成立。寮步因此成为全市第一个成立村级篮球协会的镇街。

此外,篮球的种子也被播撒到年轻一代的篮球迷上——寮步从今年开始,立足全镇30个村(社区),计划用3年时间在暑、寒假开展青少年篮球梯队建设集训,打造小学段、中学段、高中段篮球梯队,从而培养出一批青少年篮球苗子为各村(社区)所用,并在未来代表寮步参加各阶段赛事,进一步激活本土篮球造血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93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