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殿:东西各一座,可通东西两跨院。现已废毁不存。
毗卢殿:为崇因寺的主殿,在配殿之后。毗卢,意为“光明遍照”,“大日”。华严宗、天台宗、密宗中各有不同的解释。
崇因寺内毗卢殿崇因寺内毗卢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毗卢佛,据立于寺内刻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年)的《圣旨》碑阴文得知,是明神宗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所御制,由宫廷制造。
明神宗于隆庆十年(年)即位。太后教帝颇严,性严明,笃好佛,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资百万,此时形成了佛教复兴气象。毗卢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整体造像自下而上遂层渐收,犹如宝塔,由三层圆鼓仰莲座和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铜铸毗卢佛摞制而成,肩以下互相衔接。造像通高6.72米,分为六层。下面三层坐式大佛,每层四佛相连,面向四方盘坐于莲花座上,共12尊;每尊大佛头戴五佛冠,共60尊小佛;佛上面三层鼓式莲花座上,每层莲瓣表面均铸雕一坐式小佛,共饰尊。六层大小毗卢佛像共计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故称“千佛墩”。每座毗卢佛像设计特,比例适度,构思巧妙,造形精美,技艺精湛,佛面相端严,头戴五佛冠,身披袈沙,双手于胸前作毗卢印。千尊小佛计算精确,且各小佛无一雷同,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在佛教造像中实属罕见,堪称一绝,为国内罕见的佛像艺术珍品,被世人称之为国宝。因崇因寺建筑年代较早,历经风吹雨浸,年久失修,频临倒塌。
年,为了便于保护毗卢殿和殿内那尊精美绝伦的御制铜铸毗卢佛,经请示河北省文化局批准,按照原毗卢殿和毗卢佛的形制,一同搬迁建于隆兴寺弥陀殿之后。
藏经楼:是为贮藏明代万历神宗皇帝御赐“佛氏藏经旧刻六百三十七函”、“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续刊四十一函”佛经而建。主楼在中、东西有回廊连接的单层配殿,并立左右,现两旁配殿已损毁,仅存有主楼。主楼为重檐硬山灰瓦顶二层楼阁,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通面宽23米,进深9.5米。外檐油饰断白,室内壁为旋子彩画,前设月台,周以阶条石压面,中间方砖铺墁。此楼为正定县唯一的一座明代二层楼阁,也是至今仅存的一座古代藏经楼。
“敕谕一道”碑:原立于崇因寺内。碑为青石质,座失、身首二石,首作笏形,通高.6厘米,宽76厘米,厚19.5厘米。碑阳额处刻正书“圣旨”二字,碑身刻“敕谕一道”全文,为楷书字15行,横行31字。无书写人姓名。刻立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年)十二月。碑阴刻“本府崇因寺盖方殿募缘疏”,文16行,满行32字。沙门性定书丹,未书年号。
乾隆御碑:(一)《重修真定崇因寺碑记》青石质,首、座均失。碑通高厘米,宽厘米,阴刻大字行书5行,满行16字。碑刻立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年)岁次丙午季春三月。
(二)《丙午季春月诣崇因寺作》,现今已不存,仅存拓本。(文章摘自《正定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