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河北正定荣国府景区游人如织。
荣国府大门前方几十米,是古色古香的醉月楼酒家。
50多岁的酒家老板何同牛,头戴白色厨师帽,身着洁净的工作服,满面笑容地招徕顾客。
“吃饭喽,里边请,八大碗、崩肝、饸饹——特色风味,等您品尝呐!”
热情的招呼声,空气中弥漫的饭菜香,吸引着游人,他们兴致盎然,出出进进。
迎来送往中,何同牛心中溢满了喜悦和幸福。
一
稍有闲暇,凝望对面的荣国府,老何感慨万端:30多年了,年荣国府建成开放,自己就在附近摆地摊卖面条,靠着荣国府这棵大树,伴随着正定旅游业的发展,置办下三层楼的门市,又租下三层楼的醉月楼饭店,为三个儿子买下三处住宅,送给三个儿子每人一辆好车。如今,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老两口也已儿孙满堂。吃水不忘挖井人,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正定的“旅游兴县”战略,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
三十年,艰苦创业。三十年,青丝白发。当年邻居们口中的“小何”,如今已变成“老何”。孩童们心中的“何叔”,现在是新一代不离口的“何爷爷”。
虽年近花甲,老何雄心却不减当年。“赶上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买卖,我干劲儿还足哩!来,我带你看看我当年摆地摊卖面条的地方!”老何拉起记者的手,信步来到荣国府大门西侧宁荣街上。在一处挂有“聚仙居”牌匾的门脸前,老何手指地面说:“这就是我当年卖面条的地方。中间摆个小条桌,两边支一条小板凳,一个小炉子,用手摇风机助燃。除了面条,还有烧饼、花生豆、小炒,每天能挣几十块哩。”怕记者不解,老何提高了嗓门:“那个年代这就不少啦,每天点起票子都很高兴。”最初那几年,赶上《红楼梦》热播,来正定的游客人山人海。宁荣街两侧,照相摊、小吃摊、工艺品摊,很多很多,红火热闹。
老何回忆,大概是年,县里规范提升旅游环境,在宁荣街南侧,与宁荣街平行,又建设了仿古一条街,叫兴荣路,这条路上各种店铺鳞次栉比。到了90年代,他在兴荣路上先后更换租赁了五六处门脸,这些门脸一处比一处大。到年,已经买下三层门市,年租下醉月楼酒家,经营面积越来越大。老何乐呵呵地说:“醉月楼的经营面积大概四百平方米,到了旅游旺季有时还紧张,后来我又在宁荣街上租了三个门脸。”
站在宁荣街上,老何手指眼前装修考究的“宝聚号”和“聚仙居”说:“这都是我租下的,卖旅游工艺品和饸饹等,如今聘用着20多名员工还忙不过来。”
老何介绍,宁荣街当年与荣国府一同建造,都是明清建筑风格,“元妃省亲”和“秦可卿出殡”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红楼梦》播出后,荣国府和宁荣街成为正定著名的景区,成为永久性的影视剧拍摄基地,也成为正定人民永远的福祉。
二
30多年与荣国府为邻,老何对在这里拍摄的影视剧耳熟能详,他掰着手指一一列举:《铁齿铜牙纪晓岚》《雪山飞狐》《海棠依旧》《谁主沉浮》……一口气能说出十几部。因为距离近,人厚道,老何家的醉月楼酒家成为各个剧组用餐的首选。多年来,老何也形成了习惯,对剧组人员用餐,酒家都给予最大幅度的优惠。
“不单单是剧组人员,这几年,荣国府的游客猛增,导游人数也增加到几十位,导游和工作人员忙起来,中午顾不上回家吃饭,常常在我们这里吃碗面条、饸饹,平常10块钱一碗,我们只要5块就行了。一定要让孩子们吃饱吃好。”不知何时,醉月楼的老板娘薛金荣满面笑容地站到了记者面前。她快言快语,接过了老何的话茬,“要不是有荣国府,俺家也吃不上这碗旅游饭,开不了这么大的饭店。俺们一辈子都感恩党和政府!”薛金荣道出肺腑之言。
薛金荣与记者攀谈没几分钟,一曲深情的《枉凝眉》从她的手机中传出,原来她把手机来电铃声设置成了《红楼梦》主题曲。
记者感叹:“看来你对荣国府、《红楼梦》,是情有独钟啊!”老板娘笑得合不拢嘴,向记者打开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