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海沧论坛昨日开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7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余健平通讯员郑伟明陈亚沙洪欣琳文/图)7月29日,以“聚力创新共融发展助力基层声音传播”为主题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海沧论坛在厦门海沧开幕。

  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阶段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探讨媒体融合工作由“建强”到“用好”的新转变,为业界与学界研讨交流先进理念、技术与经验提供平台。

  海沧区融媒体中心自年挂牌成立以来,作为新华社在东部地区的试点,在新华社的强力加持下,在省市宣传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区委的亲自谋划与推动下,积极发挥了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已形成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海沧特色、新华味道”的海沧模式。

  “海沧区在社会治理方面是行家里手,对宣传工作尤为重视,所以,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建设起点高、进展快,起到了典型作用,真正发挥了区县级融媒体平台作用。”业内对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发展给出高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日,海沧区融媒体中心还获得新华社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奖,其作品《云端芦塘》获“咱们村里的年轻人”短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

齐聚海沧

媒体大咖共话区县融媒体新发展

  年12月,新华社在厦门海沧举行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海沧论坛,随即在国内引起广泛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在开幕仪式上致辞指出,谋发展必须要抓创新,抓创新必须要重融合。新华社将加强顶层建设,推动央地互联,将新华社传播平台、媒体资源与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紧密连接,加快“媒体+”赋能基层各领域建设,更加有效地实现传播中央声音、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目的。

  借此次论坛举办契机,“新华社县级融媒体研究中心”宣布成立。现场,新华社、新浪发布了多项县级融媒体平台联动计划。

  30日,论坛还将邀请国内媒体融合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互联网媒体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和实战案例分享。

脚踏实地

“海沧模式”成业内标杆

  作为新华社在东部地区的首个合作试点,海沧区融媒体中心打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海沧特色、新华味道”的新型传播平台。看海沧的今日,就看“今日海沧”。作为海沧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上线两年以来,坚持“说人话、接地气、重民生、讲情怀”,始终坚持本土原创内容生产,策划各类重大主题宣传50余次,发布新闻多条,其中“10万+”新闻多条,还与26家中央、省、市及社会媒体签订合作协议,入驻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和今日头条、抖音等各大平台,实现全媒体立体式传播。

  在论坛上,海沧区融媒体相关负责人向嘉宾们分享了几个生动的案例:今年疫情期间,海沧的生物医药企业,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防疫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一家名叫宝太生物的企业。今年春节期间,就在它用工最困难的时候,海沧区融媒体中心主动服务,发布招聘信息,短短5天,招了人,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深夜发来   今年上半年,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海沧区委第一时间决定举办桐花节,以花为媒,点亮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今年春节期间,海沧区为了“防控、生产”两不误,打出了“留厦过年”的组合拳,绝大多数产业工人留了下来。2月15日-20日六天时间,福建日报   一步一脚印,海沧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讲好基层故事,并发展成为助力基层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推手,再获业内人士高度点赞。“海沧区融媒体中心将中央的精神传到基层百姓、传遍千家万户,也将闽南文化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县级融媒体建设提供了样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牟克雄称赞道。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云南中心主任田锋说:“海沧锐意进取、敢于改变,不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也走在前头,相信其能够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全国标杆。”

走进海沧

海沧发展获百名媒体人点赞

  昨日上午,来自国内各地的媒体人兵分三路,走进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生物医药港、青礁慈济东宫、青礁村芦塘社、开台文化公园、洪塘村赤土社等地调研采风,详细了解了海沧区的产业发展、闽台文化和乡村振兴等工作。采风过后,媒体人对海沧展现出的产业经济强劲发展动力、浓厚乡愁的闽台文化、让人耳目一新的乡村振兴成果,大力点赞。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杨晓海:这次参观对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海沧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后期发展将十分强劲。而且,企校合作紧密,为海沧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打通了高校产学研链条,建立生物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各地媒体人走进生物医药港

▲全国各地媒体人走访洪塘村赤土社

  江西省丰城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聂俊峰:今天闽台文化线的参观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芦塘社,能够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留住乡愁,把村庄的功能提升完善,老少皆宜。村振兴工作围绕本土文化来进行,留住乡愁,弘扬耕读文化。还有暑托班等社区服务做得不错,像芦塘社这样的乡村振兴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了灵魂。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监范雄:乡村振兴成果我参观过很多,但海沧的乡村振兴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摆脱了千篇一律的农家乐模式,引进了“共享经济”、“直播经济”等,理念超前,处处洋溢着闽台文化气息,将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我想我还会再来的。

  河北正定县融媒体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傅玉雷:第一次来厦门海沧,这里乡村振兴之路以人为本、崇尚自然,且尊重村民意愿,特别是结合南方乡村的特点,彰显了践行“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我看到这里的旧房子,不是简单拆除,而是集合群众力量进行改造提升,融入周边环境,适合村民游客使用,切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2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